2023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全球工程创新论坛邀请到各国工程院院长和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围绕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人类健康等重大议题发出声音、贡献智慧、提出方案,并同期发布《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评估报告》。 |
撰文/记者 李晶
为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深入参与全球工程科技治理,5月26日下午,2023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全球工程创新论坛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会议中心举办。
▲2023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全球工程创新论坛举办
本次论坛以“工程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由中国工程院主办,北京化工大学承办,邀请到各国工程院院长和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围绕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人类健康等重大议题发出声音、贡献智慧、提出方案,并同期发布《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评估报告》,展示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及发展方面的成效。
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在本次论坛的致辞中表示,要通过战略引领、创新驱动和协同共建,携手应对全球性问题,为解决全球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和问题贡献中国的科技力量,共同守护人类健康和美好的未来。
他也表示,面对人类健康、碳减排、环境保护等全球挑战,中国工程院将践行“工程造福人类,科技创造未来”的理念,以更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工程科技各方积极合作、协同创新、互惠共享,为人类可持续、创新、包容、环保、安全发展贡献工程科技方案。
能源创新是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坛上,来自美国国家工程院、英国皇家工程院、法国国家技术院和非洲科学院的几位院长都谈到了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的话题。
法国国家技术院院长丹尼斯·兰克表示,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工程技术为人类带来的贡献不可磨灭,而工程技术也将帮助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等诸多挑战。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长约翰·安德森以脱碳至净零为例,指出工程师可以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吉姆·麦克唐纳在谈到“净零”问题时表示,脱碳必然面临能源转型,而新的能源可以创造新的产业,制造新的就业机会。
非洲科学院院长菲利克斯·达帕雷·达科拉展示了极端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并指出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并非非洲独有,全球都在出现。
“减少碳排放,也将带动污染物浓度的进一步下降”,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以“中国实现碳中和和清洁空气的协同路径”为主旨,分享了清洁空气的新目标。他表示,随着“双碳行动”的推动,PM2.5有望进一步下降到8.4左右。届时,蓝天将成为百姓的“日用品”,而不再是“奢侈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作主旨分享
◇ ◇ ◇
在论坛的成果发布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通过视频发布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评估报告》。
报告评估了2014-2020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评估结果显示,经过六年的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北京科创中心的全球影响力初步形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发布《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评估报告》
报告还指出,北京超前部署基础前沿研究,开展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系列改革措施,吸引、培育全球顶尖人才,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构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格局,形成了构建创新体系、探索创新管理机制、布局产业政策体系、改革人才制度和培育国际生态等五方面的“北京经验”。
报告建议,北京发挥创新链对产业链的引领作用;落实京津冀协同创新政策,形成京津冀产业内生互补联动的创新发展生态;发挥北京央企集中的资源优势,充分激发民企创新活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用好大科学平台和绿卡制度,集聚国际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工程进步和创新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本次论坛聚焦人类重大需求和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进行的主旨演讲与专题报告,为工程创新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了思路,注入了强大动力。
更多信息点此进入2023中关村论坛专题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北科传媒
|